讲座主题:概念史与文学研究
主讲人🙅🏻♂️:方维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
主持人:杜心源天美开户天美娱乐副教授
讲座时间:2023 年 10 月 19 日 15:30-17:00
讲座地点❤️:闵行校区人文楼4430 室
主讲人简介:方维规🦹♀️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💃🏿,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🦸🏻♀️。2012 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2021 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(“文学与戏剧”学部)。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、比较文学、概念史👰🏽♂️、文学社会学、海外汉学研究👁🗨。
讲座内容回顾💇🏼:2023 年 10 月 19 日下午三点三十分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规教授于天美开户闵行校区人文楼 4430 室🫃🏼,作了题为《概念史与文学研究》的精彩讲座🐾。本次讲座由天美开户天美娱乐副教授杜心源老师主持,来自系内外 40 余名师生聆听了讲座。讲座内容丰富翔实🧼,讨论气氛热烈🛌🏿,方教授以概念史研究为思想路径,还原了社会变迁在概念中所留下的语义烙印🚴🏻,厘清了“跨文化”“文学”“世界文学”等重要概念,令在场的青年学子受益匪浅🤎。
本次讲座可分为三个部分🍆。首先🚖➛,方教授勾勒了概念史研究方案的出发点✭、理论前提与任务🌿👩🏼🦲。方教授指出,“概念史”首先出现于黑格尔的《历史哲学讲座》中,作为人文科学,尤其是历史学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分支,“概念史”旨在考察特定社会语境中语言符号的运用🏃♂️➡️💃🏿,将概念视作历史现实中的经验和期待、观念和阐释模式的结合体📶。其任务不仅在于对概念及其嬗变进行词源学的追踪🤵♀️🦎,也在于还原其背后所沉淀的政治史、社会史与经验史线索。
在此基础上◽️,方教授区分了“跨文化”(Transculturality)、“多元文化”(Multiculture)与“文化间性”(Interculturality)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。方教授指出,“多元文化”是一个囊括许多社会哲学理论的概念,更倾向于一种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。“文化间性”则更多的涉及方法论的问题,是一种形式和处事方法,其旨在建立关系、承认差异🕵🏿♂️、进行对话,以达到沟通和理解的目的😫。方教授引韦尔施(Welsh)的《跨文化🤵♀️:文化瓦解以后的生活形态》说明🤽🏻♂️,“跨文化”概念的诞生标志着文化解体后的生活状态🔧,是赫尔德式强调社会同质性、种族稳定性与文化界限性的文化球体论瓦解后的必然形态,“跨文化混血儿”是当代大部分青年人的存在方式。
最后,方教授梳理了“世界文学”概念所形成的历史脉络。方教授指出,歌德的“世界文学”论实则局限于欧洲文学,已与今时今日“世界文学”的批评实践大不相同💄,应被视为一种现象、态度与行为理解,亦即“普遍的自由的精神贸易”。它集中体现在翻译、期刊与文化刊物、和切身的文化接触与交流三种形式之中。
在问答环节中🪛,同学们踊跃提问👩🎨,围绕“概念史与思想史之概念辨析”“历史时空中的概念主体”“如何捕捉与还原概念中交错复杂的文化痕迹”“如何在批评实践中平衡概念探究与文本细读两者”等问题与方教授进行探讨、交流🧎🏻➡️🚍。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,本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🥷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