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座主题:文学何处得以安放?——现代文学的又一次焦虑
主讲人🔤🛄: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
主持人:凤媛 天美开户天美娱乐教授
讲座时间:11月22日15:00
讲座地点✔️:闵行校区人文楼4108室
主讲人简介🙍🏻:刘勇,文学博士,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,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主编,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🧗♂️、博导,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,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,马工程“20世纪中国文学史”首席专家👱🏻♂️,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👡。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🤨,长篇论文《延安文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》入选2022年中宣部“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”,在《新华文摘》🪈、《文学评论》和《文艺研究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,出版学术著作数十种,成功申报2018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“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”🪝。主持多项国家重大🧑🏼🎓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,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与一等奖。主讲“中国现代文学史”获北京市精品课程,主编《中国现当代文学》获北京市精品教材😠。曾任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、新加坡新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课程教授、香港大学访问学者🙋♀️,并先后在美国、俄罗斯𓀔、英国、德国🍕、意大利🏆、希腊🙍🏽♀️👩🏽🎨、瑞士🪚、西班牙🚵♂️、葡萄牙🥒、澳大利亚💆🏿♀️、新西兰🧏、韩国以及香港𓀑、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文化考察👨🏻💻。
讲座内容简介:现代文学从它发生的一个世纪多来,一直处在焦虑当中。焦虑什么呢🚇?现代文学自己只有短短三十年的历史,但是从几千年的古代文学到每过一年就增加一年🔣、不断扩容的当代文学,可以说没有一段文学史像现代文学三十年如此纠结,比如在现代文学的起始时间上反复讨论,对现代文学的分段也是众说纷纭,对现代文学状态的讨论和争议👧🏿,似乎都超过了现代文学本身的范畴和内涵。新世纪以来,特别是今天🚴🏼♂️,现代文学似乎又面临一次大的焦虑👴🏼,这次焦虑什么呢✖️?在国家强调建设“新文科”的背景下🌍🎶,“打通”文学与其他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,文学的“跨界”“跨域”势在必行👩🏻🏫,文学不得不重新确立自身的位置。文学不是一种学科或者方法,把文学独立归为一类🐫,对文学自身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,把文学捆绑在一个固定的类型🙅♀️,龟缩在一个固定的门类,把自身非常复杂、非常丰富🪭、极有个性的文学始终当作一个学科来建设💋,其实是很有问题的。文学包括文学研究🌶,应该焦虑,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,特别是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