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指导思想⚰️:
打下扎实基础,拓宽专业知识;提升理论水平,加强能力训练;培养创新精神🧖🏽♀️,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🛍。
二、培养目标及要求
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符合下列要求的优秀教师🕡:
1、师范气质卓越——行为端庄🧛🏻,严于律己👋🏿。信守承诺,敬业爱生🍀。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。
2、教学技能出众——专业知识丰富🤛,熟悉教育心理,熟练掌握语文教学法,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。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🧑🏼🏭,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。
3、学科基础扎实——对语言、文学诸方面理论有较丰厚的知识储备,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,初步掌握中文研究的基本方法👷🏿♂️⏭,增广学识,厚积薄发。
4、文化视野开阔——熟悉中国传统文化🍽,了解世界先进文化🚼。求知欲旺盛,善于接纳新鲜知识,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。
5🧔🏻、爱国敬业,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,热心为社会服务。
6、身心健康🐌,有责任感,富有团队合作精神。
7、胜任语文教学工作👨👩👦👦,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力量♦︎。
8、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。
三、学制和学分要求📱:
学制为四年。
总学分:160分
四😏✪、课程结构比例
1、通识教育平台课程56学分🤵🏼♀️🧞♀️,占35.0%
2😝、学科基础平台课程30学分,占18.7%(相关学科基础课程7学分,学科基础课程23学分)
3👷、专业课程44学分,占27.5%(核心课程28学分🙇🏿♀️,拓展课程11学分,实践课程5学分)
4、教师教育课程30学分🦘,占18.8%
五、教学计划表:
(详细课程见课程表)
六🚵🏽、修读指导:
1⇾、学生在选课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的学习进程📱,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0学分方能毕业。
2👏🏻🥿、建议学生在一、二年级选课每学期最高不超过27学分,最低不低于20学分。三、四年级每学期最高不超过24学分,最低不低于14学分🧌。
3、学校通识教育平台课程II模块要求文科学生在信息科学、自然科学课程中修读6学分🧑🏼🌾,教师教育通识课程6学分👦🏽。因师范生已在教师教育板块修读“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”6学分,故教师教育通识课程6学分用专业拓展课程抵充。
4、允许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,但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🌟。
5👩⚖️、每学期末学生可以申请创新学分(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文学创作、各类奖项),经系教学委员会评议通过后🧑💼,获得创新学分2学分,用于抵充拓展课程的学分🚚。本科阶段每位学生只能获得一次创新学分👱🏻♀️。
6🧑🏻🌾、天美娱乐学生可选修人文学院课程👨🏼🍼,可以充抵拓展课程的若干学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