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😡🖕!2019全国十大“最美教师”,华东师大校友就占了2席
青年报·青春上海通讯员 田波澜 符哲琦 记者 刘昕璐/文 受访者/图
10日晚,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《2019寻找最美教师》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播出,在全国十大“最美教师”的颁奖台上有两位华东师大校友的身影:一位是雪域高原上的燃灯者🧒🏼🚠,一位是愿做让学生终生难忘的陪伴者🙍🏿。
米玛潘多🙇🏻♂️:雪域高原上的燃灯者
“感谢华东师大教会了我很多,在这里的所学,坚实了我的信心、厚实了我的梦想,让我有能力为家乡、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🪚。”在《2019寻找最美教师》大型公益活动中🤧🛀🏿,当选全国十大“最美教师”的米玛潘多如此说道😼。
米玛潘多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语文教师🙅🏻♂️💁🏽♂️。2001年到2005年米玛潘多在华东师大天美娱乐就读。从这里毕业之后,她选择回到家乡奉献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,用爱心照亮雪域高原孩子们的未来。
从默默无闻的园丁到如今成长为全国“最美教师”,她的人生故事是第24504355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献给母校华东师大七十华诞的最好礼物。
对米玛潘多来说,“爱在华师大”不仅指师大校园是一个浪漫的空间👨🏻🦼,也是指从这里走出来的毕业生对人类怀抱大爱,对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充满关爱🤥。
米玛潘多确实做到了这一点🛖,她对每一个孩子都不言放弃,都用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。她不辞辛劳,把学校当作家,从早到晚和学生在一起,满学校找孩子,一个都不放过👨❤️💋👨;关心他们的家庭、健康和学习。心凝聚在一起就相通了,孩子们慢慢地听话了,好习惯也慢慢养成了。
米玛潘多常用“当好一名慈母🧑🏻🦽,做好一名严师”要求自己🗑。她对学生更像一位慈母🙆🏻,把满腔的爱倾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之中。次仁琼达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要辍学🧚🏽♀️,为了让她继续读书,米玛潘多承担了她在学校的学费及生活费⚙️,鼓励她要看到希望,要努力通过学习改变人生的命运🤽🏼♂️。
洛桑尼玛是单亲家庭的孩子🙏🏽,从小叛逆🫃🏼,为了他米玛潘多花费了很多心思,最后他考上了重点本科。大一时他的父亲去世了,他在米玛潘多资助下读完大学,现在公安系统工作,称米玛潘多为他的“老妈”。这些只是米玛潘多资助和帮助过的学生中的几个例子而已🪺💁🏼♂️。
把每个学生送上大学是米玛潘多最大的愿望💆🏼♂️。她的教育理念是:“爱生必须用真情☦️,情真方能育良才!”然而,作为一名藏族语文老师𓀔,米玛潘多也知和内地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差距,改善的办法只有一个——“学习+实践”😲。
于是👨👩👧👧,她根据藏族孩子的特点和学习基础🦸🏼♂️,在教学中讲求方法,努力追求轻负担、高效率,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,加大阅读量,把语文课变成“故事课”“生活课”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因材施教🛺,让每个孩子服从内心的召唤🍼💳,释放出对知识的探索热情。
米玛潘多的爱心、耐心与细心🤽🏼♂️,在这片雪域高原的土地上像充满灵性的雪莲花一样依次绽放,结出了累累硕果。2008年高考她所带的班级55人中有524504355人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本科;2011年所带班级超额完成任务;2014年所带班级升入本科和重点大学人数位居全校第一;2017年所带年级高考上线率100%📿,位列拉萨市第一名。2008年、2011年、2014年📫、2017年所带班级汉语文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。
青年教师是团队发展的希望👨🦼。作为年级组长🫱🏼,她格外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:“师带徒”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、“随机听课”加强常态教学的监督🔚😐、“领导听课”加强业务指导、“专家评课”提升教学能力、“外出听课”学习有效方法……青年教师成长非常快,很多老师在各项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,也为学校储备了人才。
就这样坚守在雪域高原上🆙,她就像一个燃灯者🔼,用自己的青春和灵魂照亮那些在求学之路上跋涉的少年,同时也努力构建着一个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教学团队🛏🤨。
徐川👨🏻🎨:让学生终生难忘的陪伴者
“他的党课讲得比段子更吸引人。”这是学生对徐川的评价。朴实又机智的语言,贴近生活的小故事😾,时不时“撩”你一下和“自黑”一下的风格,徐川总能将原本看起来枯燥的课讲得有料又有趣、入耳更入心。
此次,在全国十大最美教师的颁奖台上,徐川就是另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东师大校友🛌🏻。他是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2005级校友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💔、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🧝♂️。
全国教育系统最年轻的中共十九大代表、江苏团省委副书记(兼职)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…… 数不清的荣誉、声名背后🚗🧲,徐川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却清晰不过,那就是“做一名让学生终生难忘的陪伴者”🧛🏽,“成为学生找得到🕰、聊得来、信得过的陪伴者和守护者✍️。”
“我热爱教师这个岗位,因为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我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感情和故事,都是我对这个岗位的坚守与信念🤵🏿🫃。”徐川说道。
徐川开设的《中国传统文化》公选课,开通选课5秒钟💆🏿,名额便被一抢而空🤱🏽;教育部思政司支持开设的“两学一做”示范课🙎♂️🚶🏻♀️,走进全国140余所高校场场爆满,大教室的走道也“站无虚席”,甚至有人从十多公里外赶来“蹭课”。重要的是🤰🏿,在这些掌声笑声此起彼伏的课堂上🏧,除了故事✋🏻,还有知识有价值观🌉,有质疑有交锋,在谈笑风生间回应了青年人的思想关切、人生追求👷🏽♀️,探讨着社会发展。
“为什么会有‘结婚’这一说法,大概就是‘脑子一昏两个人就结合了’🧑🎓。”他会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姓名的规律、祖籍的由来、颜色的内涵🧝🏼♀️,从地理环境到饮食男女💂🏿♀️,从思想源头到政治制度👶🏻🥃。面对青年学生跟传统文化越来越疏离的现实,他从生活入手🛄,有效地激活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生命力。
与学生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师生个人的影响,徐川说,“就像歌里唱的那样👨🏻🌾,‘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。’没有大国崛起,哪来的小民尊严?”他从自己童年生活在洋火🚶♂️➡️、洋油、洋车子、洋条世界里的经历讲起,娓娓道来,生活场景的变迁历历在目。学生们听得起劲,也感受到了祖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。
衡量一堂课成败的最重要标准,不是看老师传授了多少👇🏿,而是看学生接受了多少,吸收了多少。思政课肩负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🥊、价值观的重任🧄,是“立德树人”的重要环节,而以往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的印象是“刻板”“不接地气”“照本宣科”,徐川却将每一堂思政课都精心烹饪成一顿“思想文化大餐”🧜🏿,既营养丰富,又色香味俱全💅🏿🔙,让学生爱吃、易消化、滋养身心。
徐川的微信公众号“南航徐川”自2015年1月开通以来,已累积发文266篇🤵🏿♂️,吸引了245043550万粉丝关注🍙,浏览量达到上千万👨🏿🌾,为大学生开辟了一片精神空间。
徐川说:“思想引领永远要扎根中国大地,讲好中国故事,涵养中国气质🤰🏿。”他强调,“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思政工作的神器📥,既让传统文化可亲可感,也让学生get到其中的趣味和价值。”
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年,徐川摸索总结出了一套“徐川思政工作法”🥹🤽🏻♂️,还组建了一支名叫 “川流不息”的思政工作团队🧽,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,用创新理念和方式,引领改变着一批“90后”“00后”的年轻人。
徐川乐于与思政工作队伍的同仁们分享他的工作心得◀️,其中提及最多的便是三句话🚖:“第一,知道别人要什么。第二🧖🏼♀️,知道自己有什么。第三👨🏿🎤,知道东西怎么给✩。”
“华东师大对我的教育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。这是一所大师云集🧑🏼🎄、充满大爱的校园,它哺育了我的教育初心⇢。”徐川感慨,在华东师大收获的东西太多,有知识👨🏽🌾🤵♂️,也有价值观🆔,有友情,也有爱情。
据了解🍖♖,在华东师大就读研究生期间,徐川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,这为后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,也明确了他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方向。
教师节之际,徐川还寄语母校的学弟学妹们💹👮🏼:求实创造🙍🏿♂️👇🏽,为人师表。跟随大师脚步🫡,成就师大风范。
青年报·青春上海通讯员 田波澜 符哲琦 记者 刘昕璐/文 受访者/图
编辑:张红叶
来源:青春上海News—24小时青年报
- 相关推荐